北京一所小学搞了个大动作,学生们用“光影”“昆虫”“汉字”玩出了新花样!10月15日,北京市陈经纶中学保利小学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——来自全市的近30位校长。他们不是来喝茶聊天的,而是要看一场别开生面的课程展示。这场活动由北京教育学院组织,主题是“小学跨学科项目式学习”。简单说,就是让学生通过做项目,把语文、数学、英语、科学、艺术等知识串起来翼牛网,学得更活、更有趣。

这场展示课可不是随便凑数的。学生们带来了好几个项目,比如“光影里的非遗”“校园昆虫旅馆”“汉字小侦探”。这些项目听起来就很有意思,学生们不光学知识,还得动手动脑,把不同学科的内容融在一起。比如,“光影里的非遗”项目,韩琳琳老师带着孩子们分组研究非遗是什么,有哪些种类,现在面临啥问题。学生们查资料、讨论、展示,忙得不亦乐乎,最后还能说出个一二三来。

还有个项目叫“校园昆虫旅馆”,听名字就挺新鲜。李静老师带着学生设计昆虫的“家”翼牛网,得考虑结构、功能,还要回答同学的提问。孩子们一边画图一边改方案,脑洞大开,连“昆虫旅馆”怎么通风、怎么防潮都想得清清楚楚。这可不是纸上谈兵,学生们得真动手做,还要解释为啥这么设计。这样的课,谁听了不想试试?
英语课上,刘娜老师也没闲着。她让学生用英语讲传统节日的故事,比如春节、端午的来历和习俗。孩子们不仅得查历史,还得把内容翻译成英语,站在台上讲得头头是道。这哪是单纯的英语课,分明是文化课、表达课一起上!学生们学得不枯燥,还能顺便练口语,展现自己的风采。

艺术课也不甘示弱。陈明杰老师带着学生研究“怎么用艺术解决情绪问题”。孩子们看了短视频,分析数据,还一起编了个“情绪缓解操”。这套操不是随便扭两下,而是有科学依据的,学生们得说明白为啥这样做能让人心情变好。这样的课,既有创意又实用,孩子们学得开心,家长听了也觉得值。
低年级的学生也没被落下。隗合刚老师带着一年级的小朋友玩“汉字小侦探”。通过讲故事、写汉字、画创意画,孩子们对汉字的形状和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。想象一下,小朋友们一边画“日”“月”,一边听老师讲这些字背后的故事,眼睛都亮了!这样的课,谁能不喜欢?
这场展示课让来参观的校长们开了眼界。他们看到,保利小学的学生不是死记硬背,而是真在“玩中学”。校长景朝霞还专门做了报告,分享了学校的经验。她说,学校从一开始的“试试看”到现在的“玩出花样”,花了好几年时间探索。他们有个“双螺旋育人模式”,听着高大上,其实就是让学科之间互相配合,纵向深挖知识,横向拓展技能。学生们通过做项目,学会了解决问题,综合能力蹭蹭往上涨。

保利小学的尝试,其实就像给教育这棵大树浇了点新水。它让人们看到,学习不一定非得坐在教室里听讲翼牛网,动起来、做起来,效果可能更好。孩子们在项目里学到的,不只是知识,还有怎么和别人合作、怎么面对问题、怎么表达自己。这些本事,未来用处大着呢!
龙辉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